导读:商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美国前五大养鸡企业都是一体化的模式,去年占美国市场高达67%,但在中国90%都是“公司+农户”的模式,风险也自然凸显

24小时不间断照明、18种抗生素喂养、40天内由30克长到6斤……“速成鸡”让养殖方山东六和集团百口莫辩,知名洋快餐肯德基也被多次推上风口浪尖。肯德基很快发布官方声明称,从今年8月起终止了与六和的合作。而昨日,又有媒体曝出,其实早在2010、2011年,肯德基便在自检中发现六和集团供应的肉鸡中抗生素超标。
    2年前就已觉察问题,为何迟迟不报并继续合作?洋品牌问题频发,何以维持公众信任?对此,商报记者多方展开了调查。
    2年前已知鸡肉原料不合格?
大量违禁药物催促鸡苗生长,包括至少18种抗生素及部分激素类药物。而六和集团是洋快餐肯德基合作多年的供应商。
    当日,肯德基紧急发布声明称,每年都会严格审查供应商。声明说:“肯德基在进货后会对所有鸡肉原料进行药残抽检。”
    同时,肯德基还在声明中撇清了与六和的关系:“今年8月起,肯德基已停止向供应商六和集团采购鸡肉原料。”
    然而,昨日媒体报道称,从2010年起,肯德基便委托上海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六和供应的原料进行检测。在2010年、2011年,得知六和肉鸡中抗生素、激素超标,但肯德基却一直隐瞒了结果。
    “总部正在积极调查此事,谢谢大家的关注。”昨日,肯德基相关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公司总部高层正在召开紧急电话会议,磋商及调查此事,其他信息暂不便透露。公开信息显示,六和集团每月向肯德基供应的肉鸡原料,在40吨~50吨之间。如果情况一旦查实,整整2年的隐瞒行为,让人不寒而栗。
    百胜送检产品不含六和肉鸡
    “速成鸡”曝光后,震动各方,北京、山东、上海等地的相关质监部门,迅速对当地洋快餐展开排查。
    昨日,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食药检验所表示,2010至2011年间,该所受百胜集团委托对其产品进行检测,期间曾先后8次检测出山东六和鸡中的抗生素残留超标,但检测项目中并不包含激素检测。同时,在百胜集团今年向上海食药监局提供的送检鸡肉记录中,并不包括六和集团的产品。这让此前肯德基“进货后会对所有鸡肉原料进行药残抽检”的说法不攻自破。
    危机重重之下,重庆市场的情况如何?
    昨日,重庆市消协相关人员告诉商报记者,目前,尚未接到相关通知表明重庆地区的肯德基存在问题。
    随后,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位张姓处长也向商报记者表示,暂时未发现重庆市场上的肯德基产品存在问题。“无论有没有食品安全问题曝光,我们都会定期对重庆市场的洋快餐进行检查,这是例行工作,请消费者放心。”张处长表示,如果消费者对市场上的肯德基产品存有疑虑,可随时举报,并要求送检。
    而据肯德基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向商报记者透露,重庆地区的肯德基产品由总部统一配送,其原料中没有来自重庆本地的肉鸡,多来自上海等地。
    追问
    45天能否长出健康鸡?根源在于违规添加抗生素
    45天,小鸡能否长成一只健康的鸡?
    “45天长成一只白羽鸡,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养殖过程中人为超规添加抗生素、激素等物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告诉商报记者,白羽鸡在美国、欧洲等地,已是一个成熟品种,引进中国已有十几年了。“无论从养殖经验,还是我们自己研究的结果看,只要满足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需求,生长期确实可缩短到45天。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人为添加违规物质的情况,造成超标现象。” 刘作华表示,这与生长周期长短无关。
    市政府12316三农热线一位不愿具名的养殖专家透露,在养殖过程中,过度添加抗生素、激素的情况确实可能存在,“这主要是为减少鸡的死亡率,避免损失。一只鸡养殖包括疫苗、药品等成本不超过2元,即使超标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成本也低于肉鸡死亡的损失,这导致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刘作华也表示,国家《肉鸡饲养管理准则》、《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相关法规,明确对各类添加物质的使用标准做了规定,而且每只鸡在出栏前都有“停药期”,提前一周到半个月就必须停止添加药物,只要符合规定的饲料添加物,均不会检出超标的情况。
    纵深
    “公司+农户”养殖方式惹的祸?
    昨日,六和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只是旗下的一个肉鸡屠宰场违反规定引发的。“该养殖场是接受了违规养殖户的鸡才出现了问题,并不是公司内部养殖的品种。”该工作人员透露。这种由公司提供养殖原料、组织农户养殖的“公司+农户”养殖方式,不仅在六和集团,在国内普遍存在。
    截至发稿前,涉嫌违规的山东省平度、高密、滕州等地区的养鸡场,已被查封并抽样检查。
    “公司作为监管方和收购方,必须按照规定监督养殖户的操作,哪些药物可以用,哪些不可用,公司都应严格控制。但由于养殖多、分布广,不可能每家每户每时每刻监管。”刘作华坦言,这是该模式中蕴藏的“潜在风险”。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农户”的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但必须加强监管。“现在,国内鸡肉价格过低,养殖户为降低成本,往往采取高密度养殖。密度一旦过大,鸡就非常容易生病,为减少死亡,喂药就成为必然。”这位教授称,“养殖过程中,公司和基地的监督非常重要,需制定标准化流程。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据悉,一般一平方米空间,最好只养五六只鸡。过多容易导致病变或死亡。一些养殖户为降低成本,便提高养殖密度,通过喂药控制疾病。
    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外,还有自繁、自养、自宰、自销的一体化模式。刘作华坦言,这可规避风险,但前期投入巨大,多数企业无力承担。肯德基三大鸡肉供应商之一、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就是采用一体化的养殖模式,总投资达27亿元,可以做到全程监管,正在“考虑准备对肯德基提价”。
    商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美国前五大养鸡企业都是一体化的模式,去年占美国市场高达67%,但在中国90%都是“公司+农户”的模式,风险也自然凸显。
    建议
    “洋品牌”频出问题 应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商报见习记者 熊野
    在国外具有成熟质量监管体系,以“高质量”著称的“洋品牌”为何到了中国就问题频出?著名品牌专家李光斗认为,我国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诸多漏洞、运行机制不够成熟是主要原因。
    “现在很多国际品牌其实都执行了‘双重标准’,本国一套标准,其他国家又因地制宜地采取另外一套标准。”李光斗认为,许多洋品牌都有着很久的发展过程,其公司运行、质量管理、信誉维持等等方面都非常成熟。但是,一些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后,就开始走上了本土化路线。“‘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道理,中国的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健全,企业趋利的本性就促使其放松了对质量的监管,也就有了类似肯德基问题的发生”。
    同时,李光斗还认为,在某些品牌屡屡出现质量问题时,其态度和回应则显得有恃无恐,这与我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众多监管部门对洋品牌“高看一眼”、疏于监管等有关。
    重庆市品牌协会秘书长张锐也表示:“在国外,质量被认为是企业的根本。如果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企业需要付出的代价也非常高,因此,国外企业在其本国或其他有成熟监管体系的国家并不敢触碰质量红线,但是在中国,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相关企业也乐于采取其他方式去掩盖而不是正面面对。”
    “国外企业也是企业,其目的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必须采取措施,用刚性机制约束所有企业。并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让‘洋品牌’不敢也不愿出现质量漏洞。”张锐认为,加强国内市场的监管刻不容缓。对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洋品牌,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将其列为监管重点,在热点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公布监管结果,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2012-2016年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据央视18日报道称,山东六和集团在喂养肉鸡过程中,涉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