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客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
  • 艾凯咨询集团对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
  • 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数据与资料;
  • 行业公开信息;
  • 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
  • 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 对行业的重要数据指标进行连续性对比,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专家咨询、小组讨论、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核心数据和观点进行反复论证。

报告简介:

中国教育投资的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教育投资问题。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外国的教育经济思想和教育投资经验,对中国教育投资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的中心思想是:(1)教育投资范畴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教育投资的属性、教育投资的特点、教育投资的比例、教育投资的来源和教育投资的分配。(2)中国教育投资的现实状况:经过20 多年教育体制的改革,初步建立了政府作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教育投资体制和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正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变革的基础上,教育投资比例发生积极变化,教育投资来源呈现多样化,教育投资筹措新格局初步形成,教育投资分配逐渐趋于合理。(3)缓解中国教育投资短缺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作为教育投资主渠道的国家财政要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满足教育发展对资金的基本需要;民办教育发展...
前言 8-14
第1章 教育投资的基本分析 14-42
1.1 教育投资的内涵 14-18
1.1.1 教育投资的概念 14-16
1.1.2 教育投资的特点 16-18
1.2 教育投资的作用 18-22
1.2.1 教育投资与教育发展 18-20
1.2.2 教育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 20-22
1.3 教育投资的比例 22-28
1.3.1 教育投资比例的确定原因 23-25
1.3.2 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因素 25-28
1.4 教育投资的来源 28-31
1.4.1 教育投资来源的多样化 28-30
1.4.2 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 30-31
1.5 教育投资的分配 31-36
1.5.1 教育投资的分配结构 31-33
1.5.2 教育投资的配置方式 33-36
1.6 教育投资的属性 36-42
1.6.1 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 36-38
1.6.2 教育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 38-39
1.6.3 教育产业化背离办教育宗旨 39-42
第2章 关系教育投资的前人思想 42-70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42-50
2.1.1 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 42-44
2.1.2 教育与科学知识再生产 44-46
2.1.3 教育与劳动创造价值 46-48
2.1.4 教育及相应的教育投资 48-50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理论 50-60
2.2.1 斯密的人才资本思想 51-52
2.2.2 马歇尔的最有效投资思想 52-53
2.2.3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53-55
2.2.4 斯宾斯等人的筛选理论 55-57
2.2.5 多林格等人的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57-58
2.2.6 鲍里斯等人的社会化理论 58-60
2.3 国内专家学者的教育经济思想 60-70
2.3.1 教育的社会定位 60-62
2.3.2 教育和经济的内在联系 62-64
2.3.3 教育投资的格局 64-65
2.3.4 教育能否产业化的分争 65-70
第3章 中国教育投资的现实状况 70-96
3.1 教育投资比例发生积极变化 70-75
3.1.1 1993年前教育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 70-72
3.1.2 1993年后教育投资比例明显上升 72-75
3.2 教育投资来源呈现多样化 75-79
3.2.1 教育投资来源的构成 75-77
3.2.2 教育投资来源的新变化 77-79
3.3 教育投资筹措新格局初步形成 79-86
3.3.1 教育经费筹措的多种渠道 79-84
3.3.2 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显著变化 84-86
3.4 教育投资分配逐渐趋于合理 86-96
3.4.1 教育投资分配的原则 86-88
3.4.2 90 年代前教育投资分配严重失衡 88-92
3.4.3 教育投资分配取得明显成效 92-96
第4章 国外教育投资的经验借鉴 96-122
4.1 国外教育投资的比例 96-101
4.1.1 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96-99
4.1.2 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99-101
4.2 国外教育投资的来源 101-108
4.2.1 国外教育投资来源的特点 101-106
4.2.2 美国教育投资来源的情况 106-108
4.3 国外教育经费的筹措 108-115
4.3.1 教育经费的具体筹集方式 108-112
4.3.2 财政在教育改革中责任不断增强 112-115
4.4 国外教育投资的分配 115-122
4.4.1 三级教育投资比例随教育发展变化而变化 115-117
4.4.2 三级教育生均经费差距随经济发展而逐步缩小 117-119
4.4.3 教育事业费及工资始终占主要部分 119
4.4.4 违背教育投资分配规律将受到惩罚 119-122
第5章 中国教育投资的未来态势 122-144
5.1 教育投资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122-130
5.1.1 教育投资供给不足 122-126
5.1.2 教育需求过度扩张 126-130
5.2 国家财政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130-135
5.2.1 国家财政增加教育投资的原因 130-133
5.2.2 国家财政增加教育投资的途径 133-135
5.3 民办教育发展应当迈出更大步伐 135-138
5.3.1 民办教育已经得到初步发展 135-136
5.3.2 民办教育有较大发展空间 136-138
5.4 有关增加教育投资的诸观点评析 138-144
5.4.1 第一种观点:“谁受教育谁拿钱” 138-139
5.4.2 第二种观点:“谁受益谁出钱” 139-140
5.4.3 第三种观点:“以企养校” 140-141
5.4.4 第四种观点:“教育税系独立” 141-144
结语 144-146
参考文献 146-152
报告摘要(中文) 152-158
报告摘要(英文) 158-165

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