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总是在人们不经意时重新上演。上世纪初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曾经历过的生存大洗牌,如今再次呈现在各家汽车公司面前。 除中国之外,2009年世界汽车月度销售额欧系车企平均下跌18%,日美系车企平均下跌30%到50%不等,全球产能缩减25%以上,这

历史总是在人们不经意时重新上演。上世纪初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曾经历过的生存大洗牌,如今再次呈现在各家汽车公司面前。

除中国之外,2009年世界汽车月度销售额欧系车企平均下跌18%,日美系车企平均下跌30%到50%不等,全球产能缩减25%以上,这对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都可以说是一场“完美风暴”。与此同时,购买汽车的六个决定因素(存款或贷款信用额、工作安全系数/是否裁员、房产价值、油价、消费者信心指数、新车价格)当中,除了油价略微平稳之外,其他再无更多利好消息。全球汽车销售量恐怕一时很难恢复到前两三年的水平。

对于如何熬过这个可能并不短暂的 “冰河期”,各国车企各施法术,以求自保。除了纷纷游说各自的政府以期望得到无法从传统渠道得的巨额贷款之外,他们还采取了以下这些措施。

第一,裁员、减产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全球汽车公司的裁员新闻连篇累牍,这里不需多述。除了裁员之外,各车企还尽量削减员工福利待遇及退休金。例如福特公司新近与工会达成的协议,一项就能节省每年5亿美元的成本,一线工人工资成本也终于可以向日本公司看齐。欧洲各公司同样是以裁减员工、冻结工资、强制性休假等举措来削减成本。丰田汽车亦采用裁员与减产并重的办法,在北美圣安东尼奥市的卡车工厂实施每日只开工3小时的措施。其他的例子如克莱斯勒公司大规模减少其旗舰产品家庭厢式旅行车的轮班次数;而近两年表现不错的马自达公司,也开始以大幅度减产的措施来应对销售疲软问题。

第二,减少、取消或者推迟车型的上市。

在这次经济危机面前,不光使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暴露无遗;车型过多的问题同样暴露出来。根据2008年JD Power公司所做的统计,全球汽车公司现共有约331个不同款式的车型,仅2007年就新增了60个。

景气的时候,车企对于自己的多款产品往往“手心手背都是肉”(加之内部的派系之争),觉得难以割舍;现在不景气的市场反而成了最好的过滤器。各家公司在支出有限的情况下,被迫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进行精简瘦身工作。采取极端措施放弃整条车系,有如断腕求生的,例如通用公司的舍弃绅宝(下属13个车型)、土星(5个车型) 、悍马(2个车型)等计划。其他只维护核心品牌,大力删减边缘品牌的,比如福特公司从两年前到现在卖出三个高端品牌,并可能出售沃尔沃;同时推迟主力卡车F-150的新款发行及推迟商用车全顺车型的发布时间;又如三菱公司今年大刀阔斧取消多款车型上市等。

第三,内部调整开发体系来节省开支。

近期国内媒体竞相报导的通用汽车准备大规模投资混和动力汽车Volt的发动机工厂,实为一则误报的过期新闻。通用公司已经决定暂不投资弗林特工厂,而是转而采用欧洲分公司的发动机来做Volt的发动机之用;同时借助韩国分公司在开发小型车方面的经验来弥补北美的不足。福特公司通过统一全球研发战略,推出的新嘉年华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热捧。现代公司利用部分欧洲现代工厂来生产起亚汽车。以上种种都是全球公司为减少重复开发,提高研发效率所做的努力。

最后,外部兼并或合作的方式来各取所需。

如通过内部调整一时无法实现战略目标,各国车企还会借助兼并或合作的方式,利用外力来达成,例如克莱斯勒和菲亚特公司之间的合作:菲亚特公司需要一套进入美国市场的行销系统;而克莱斯勒需要在低成本、小型车辆开发方面借助菲亚特在这方面的专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克莱斯勒公司的成功很大一个历史原因正是在上一次经济大萧条期间,适时推出了低成本的汽车普力茅斯(Plymouth)。这一低价车型,在市场低迷的30年代迅速成为美国第三大畅销车,从而奠定该公司的基础。时至今日,却败在了丢失自己的传家宝上面。

近期两大汽车公司之间的合作消息还有:雷诺与标致-雪铁龙公司的可能合并、宝马与戴姆勒公司计划相互持股、甚至通用可能再与中国一汽携手。

除了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应对办法措施之外,这些最受经济不景气冲击的车企更是以大力推动在华销售份额为手段,以期使中国成为避风港。与到处一片低迷的局面相比,中国汽车在政策刺激下产能和销售节节上升,使得全世界为之垂涎。往年4月份云集底特律参加世界汽车工程师大会的各大汽车公司、供应商代表及工程师等,如今很大一部份改为参加上海汽车展,真让人觉得东风压倒西风。而中国公司如果能从国外汽车公司疲于应对的现状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防患于未然,定能更上一层楼,真正成为世界级选手。


汽车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