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国汽车业的窘境让国内的一些专家和机构大感兴奋,关于中国汽车业应不应该抄底美国汽车业的论调频繁在网上流传。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主管合伙人谢先生在接受某报采访时关于“目前美国汽车制造业正处在困境之中,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对于中国的

  美国汽车业的窘境让国内的一些专家和机构大感兴奋,关于中国汽车业应不应该抄底美国汽车业的论调频繁在网上流传。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主管合伙人谢先生在接受某报采访时关于“目前美国汽车制造业正处在困境之中,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对于中国的内在价值远远超过他们目前的估值,这是中国资本抄底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绝佳时机”的判断更是让不少“爱国人士”大感振奋:专家都说可以干了,大伙就准备快点动手吧。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

  首先,当前全球金融动荡的形势,的确带来了投资机会,但其同时也让现阶段投资的风险大大增加,说得现实一点:如果诸位认为目前是抄底美国汽车业的好时机,那为什么比我们更有资本、更可能收购成功的巴菲特不抄美国汽车的底?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的汽车企业现在是否具备了借大规模的收购重组登上国际舞台的准备?今天,我们的确已经拥有了一些表面看来不错的大企业大集团,比如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尤其是后者,前两年还曾出手参与过对双龙和罗孚的重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参与这场全球并购的条件。

  拿上汽来说,2005年上汽成功竞得英国罗孚,这意味着上汽发展最为迫切的自主品牌得到了极大的消解,上汽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不是再度在国际汽车收购案中现身,而是消化在3年前那场收购案中所得到的成果。

  那么一汽呢?2007年,一汽全年的汽车产销量为143.6万辆,如果剥离属于合资公司的81.6万辆,那么剩下属于一汽的只有62万辆,通用汽车2007年的业绩——926万辆,换言之,如果一汽此时出手,将会是又一出“蛇吞象”故事的翻版,中国汽车的“长子”尚且如此,年销量在30万辆左右的“吉利奇瑞们”自然更加力不从心。

  另外,中国的一些大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社会形象问题、企业国际市场经验问题、企业市场化问题等等,都还迫切需要提高和改善,这些问题有些是企业自身的,有些则超越了企业,需要社会的共同进步和转化。

  综上所述,我们在今天错过了这场难得的收购机会的确可惜,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我们要相信,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转移的当代,有些机会我们在将来一定还会再碰到。

  向底特律学什么

  曾几何时,国内城市以打造成为“东方底特律”为荣,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5个城市号称要成为“东方底特律”。

  但如果稍微留心的话,今年以来已经很少有城市在提起“底特律”。按理说,今年尽管国内汽车市场遭遇了一定的阻力,但论产销规模更接近底特律。“东方底特律”的曝光程度减弱,只因为美国汽车三巨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底特律的神话现象一下子被打破!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末,底特律就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底特律的没落》一书深刻地揭示了原因:在日本等外国汽车公司的猛烈进逼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由于傲慢自大、缺乏远见、判断失误以及错误运作等原因,面临本土市场不断丧失的困境。其中,自大是“三大”最大的失误。上世纪,丰田和本田进军美国市场之初,“三大”根本不以为然,认为日本汽车质量拙劣、价格低廉、不会有销路。丰田先是凭借卡罗拉站稳脚跟,后又依靠“完全适合美国人口味的”凯美瑞赢得美誉,可当它宣布要开发豪华汽车的时候,“三大”的反应仍然是嘲讽;丰田开发出混合动力车时,“三大”还认为,混合动力不会有市场,等普锐斯销量过100万辆时再追赶时已经来不及了。

  日系车能横扫美国汽车市场,侵占大量美国汽车市场份额靠的是可靠的质量、最新的技术、优良的设计、合理的价位……制造消费者真正想要购买和符合他们想象的汽车。这些底特律曾经拥有的无可争议的优势,如今落入他人之手,成为底特律没落之因,真是莫大的讽刺!

  底特律兴衰成败所揭示的道理,对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我国汽车产业,以“底特律”为赶超对象的国内城市的决策者,都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现在成为什么都可以,但千万别成为“东方底特律”,不然也就变成了失业和萧条的代名词了。

  该出手时就出手

  熟悉汽车的人都知道,中国汽车“没骨头”,这么说或许有点刻薄,但看看满大街跑的汽车,从紧凑型到高档豪华车,大部分搭载的发动机不是合资,就是进口。

  靠着技术“发家致富”的西方大国非常清楚汽车业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意义,它不仅解决就业问题,更真正提升整个国家工业的综合实力。所以,它们把大量新车导入中国,但又不放松对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技术的控制。

  一名伟人曾说过“靠竞争起家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害怕竞争”,100年前,洋务运动的失败,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增加一个竞争对手,今天同样如此。在发达国家眼里,如果中国汽车想合作,会延续现在的政策;如果想当对手,那它们必定改变策略,并找时机抽回“骨头”。

  上天是公平的,经济危机给了落后的中国汽车前所未有的良机,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面临破产。经过一百多年发展,这些汽车大厂也已经发展成为“大胖子”,但与中国汽车不同,它们的“骨头”是自己的。中国汽车没有义务,也没必要去拯救这些“美国大兵”,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汽车抓紧时间出手。这样一来,中国汽车能够在短短几年消化买回的技术并由此建立完善的发动机生产和研发体系。

  看看邻国日本,这次经济危机中,它们同样“趁火打劫”,大肆收购华尔街资产,收罗大量优秀的金融人才,以完善自己的金融体系。要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金融就是被美国华尔街狠狠抽掉“骨头”,导致经济泡沫破裂,并陷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萧条期。

  发达国家不会坐视中国汽车发展壮大,它们更希望中国成为玩具、服装、鞋子的生产大国,在关键时刻,它们会抽回借给中国汽车的“骨头”。幸好,经济危机打乱了这节奏。现在是中国汽车“长骨头”的最佳时机,足球场上有句名言:“浪费机会,必遭报应。”汽车也是如此,该出手时就出手。


汽车风雨出手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