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支持汽车零件再制造业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了国内第一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时公布了包括一汽在内的14家企业名单。《办法》指出,试点企业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废旧汽车零部件的再
支持汽车零件再制造业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了国内第一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时公布了包括一汽在内的14家企业名单。《办法》指出,试点企业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废旧汽车零部件的再生制造,政府加快制定鼓励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调整有关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良性发展。 再制造已迫在眉睫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去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696万辆,报废车辆近300万辆。 报废汽车当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化学液体、塑料等物质,不当的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汽车生产要使用数百种材料,包括钢铁、塑料以及大量的橡胶、玻璃、纺织品、铝、铜、铅、铬、各种化工产品等等,消耗大量的资源,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如何利用好这些报废汽车材料成了我们解决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再制造”是指把废旧产品恢复到具有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流程。国家发改委表示,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是加速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为WTO关于再制造汽车产品市场准入谈判准备应对措施,还有利于充分利用旧产品中蕴含的再生资源。 《办法》强调,本次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起动机、转向器5类产品。 严格监管试点企业 《办法》指出,试点企业包括4家整车企业和11家零部件企业。这些试点企业暂不允许从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收购“五大总成”进行再制造;再制造产品原则上不得低于同类原产品新件的质量保修期,并且不得回收或再制造未获得授权的其它企业产品;再制造产品应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售后服务系统进行流通,不得直接向社会零售市场销售;这些企业获得可再制造旧件的原生产企业的商标使用权等。 《办法》强调,国家将对试点企业实行严格的产品及市场流通监督管理,要求这些企业生产的再制造产品不得用于新车生产,其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应当符合原产品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保修标准和责任应当达到原产品同样的要求。试点企业和授权企业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共同负责,承担相应保修责任和售后服务。此外,再制造产品除保留授权企业商标外,应加注再制造企业商标,还应有明确的“再制造产品”说明。 推进试点目标明确 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后我国将鼓励消费者和公共机构优先使用汽车再制造产品,逐步提高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识,扩大汽车再制造产品的市场规模并积极推动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国际贸易。通过2至3年试点,探索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开展国内旧汽车零部件交易和再制造产品销售等方面相关经验及应对措施研究,为相关管理政策和法规的调整提供依据,为建立再制造相关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流通监管体系等积累经验。 笔者就此《办法》的实施问题采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 付于武表示,此次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办法》是国家推进节能减排的一项具体措施。“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且实现环境改善,减少资源消耗,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是必不可少的。“我前不久到泰国市场考察,发现泰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是分级的,有本厂原配件,还有修复配件等,在不影响安全、有质量保证的情况下,使用、处理、回收报废零部件。而当时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再制造’。看到外国‘再制造’业的发展,我也非常期待我国能够将这个产业发展起来。”付于武如是说。 付于武还强调,“再制造”业的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并且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但这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国家在这次试点工作进行之后也必将出台相关的标准、政策来支持相关产业。 推动再造还需破解难题 业内专家认为,要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我国还应解决观念、政策和技术上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障碍。很多人认为再制造产品不如新品,不愿意使用再制造产品。徐滨士院士认为,应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指导零部件再制造,利用新技术再制造的产品,可以弥补原来产品最薄弱的环节,质量可能超过新品。需要引导人们改变原有观念。“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再制造产品的宣传。”十分关注于这个领域的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指出了目前要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还需做的工作,他表示,政府也要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宣传,让公众认识再制造产品,明白使用再制造产品的好处,并且要研究如何通过国家政策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其次是政策问题。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提出,我国应从立法着手,逐步形成再制造全流程(包括登记制度)的一套管理制度,使汽车本身可以利用的部分通过高技术重新整理之后,仍能够回到使用环境中去。 此外还有技术限制。有关人士指出,汽车再制造与维护保养和大修有着本质的区别,修复一件产品往往比生产一件新品所需的技术水平还要高,再制造建立在高端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基础上。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修复、改造等产品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还远远不够。“国家应继续在汽车再制造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鼓励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陈炳炎说。 (钟致) 车报废了,还能再制造? 据专家介绍,再制造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上的作用巨大。资料显示,美国有48万人从事再制造,每年可创造530亿美元的产值。将再制造业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不但有利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也有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一些普通车主来说,还存在一些疑惑:什么是再制造?汽车报废了,怎么用来再制造?再制造产品会不会不如新产品? 对于什么是再制造,我国首次提出再制造概念的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将其定义为“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废旧设备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的张帆介绍说,装备再制造特点突出,优势明显:它以报废或落后的设备为对象;以尺寸、性能可以恢复和技术改造为内容;产品再制造后性能达到或超过原型机新品;成本低于新品的50%;与回炉相比耗能在40%以下,节材在70%以上,环保效益突出。而汽车上的钢铁、有色材料零部件90%以上都可以回收利用。所以汽车再制造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废旧汽车最经济的修复手段。(甄书秀) 再制造产品质量有保障 “我对再制造产品了解的不多,不知道质量是否有保证,因此,我不会选择使用再制造产品。而且,既然要换,还是新产品更放心些。”车主周先生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由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缺乏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存在疑虑,所以不愿意使用再制造产品,这成为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也为了严格管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国家发改委此次发布的《办法》规定了再制造的五大原则:暂不允许再制造企业从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收购“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和车架)进行再制造;再制造产品原则上不得低于同类原产品新件的质量保修期;零部件再制造企业不得回收或再制造未获得授权的其他企业产品;再制造产品应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售后服务系统进行流通,不得直接向社会零售市场销售;再制造企业应获得可再制造旧件的原生产企业的商标使用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陈炳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3个方面可以实现对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控制。 首先是国家将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实行严格的产品及市场流通监督管理,要求这些企业生产的再制造产品不得用于新车生产,其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应当符合新产品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且保修标准和责任应当达到原产品同样的要求,出厂时产品必须和新品一样经过严格检测。其次,再制造产品除保留授权企业商标外,应加注再制造企业商标,还应有明确的“再制造产品”说明。消费者可以通过商标和标识追溯到源头,试点企业和授权企业对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共同负责,承担相应保修责任和售后服务。再次,此次采用试点推行的办法,只严格选择了14家企业作为试点企业,这本身就为再制造设定了一个门槛。发改委对试点企业的资格有严格要求,比如试点企业应该有比较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保有量,在所在领域里具有代表性。对于试点零部件企业来说,其生产设备、技术检测水平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涉足再制造领域,而是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准和人员条件的企业才能进行再制造产品的生产,从而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 此外,陈炳炎介绍说,鼓励消费者选择再制造产品的另一个因素是价格,再制造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以发动机的再制造为例,在市场上,一个新发动机的价格普遍在1.3万元左右,而更换一个再制造的发动机,其花费比全新发动机便宜近5000至6000元。“假如一辆车已经开了好几年,如果要换发动机的话也没必要一定要换个新的,再制造的发动机性能和新产品一样,价格却便宜一半,对消费者来讲既经济又实惠。”陈炳炎说。 名词解释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据了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把旧汽车零部件通过拆解、清洗、检测分类、再制造加工或升级改造、装配、再检测等工序后恢复到像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批量化制造过程。 从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应当具备拆解、清洗、制造、装配、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并且具备产品再制造的相关技术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此外还要具备检测鉴定旧汽车零部件主要性能指标的技术手段和能力等。
汽车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