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经过不断地研发,我国在电动汽车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产品日益成熟。但业内专家认为,要实现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关键部件技术还有待提高,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及充电站的普及也至关重要。 突破技术瓶颈 目前,虽然
经过不断地研发,我国在电动汽车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产品日益成熟。但业内专家认为,要实现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关键部件技术还有待提高,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及充电站的普及也至关重要。 突破技术瓶颈 目前,虽然我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镍氢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功率大幅提高,安全性能也大大提高。但车用动力蓄电池性能、量产能力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陈全世指出,动力电池同时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动力转型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电动汽车要实现产业化必须首先解决电池这一技术瓶颈。因此,需要电动汽车开发生产企业特别是大型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在国家科技计划的引导支撑下,产学研结合,苦练内功,推动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使技术更成熟,更有竞争力。 同时,还应对铅酸电池形成正确的认识,将铅酸电池应用到一些电动汽车上,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我国电动自行车首席专家马贵龙向记者表示,铅酸电池其实并非是落后、过时、不环保的产品,相反,铅酸电池通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和制造工艺已经很成熟。而且,铅酸电池在使用中没有排放,制造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如今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也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基本达到零排放。此外,铅酸电池还能够全部回收,不会带来任何污染。 马贵龙认为,铅酸电池由于笨重不适合应用在电动小轿车上,但非常适合一些速度较低的小型面包车,如昌河、大发、松花江等,不仅可以减少很多城市污染,而且能够极大地促进此类电动汽车的产业化。 制订产业标准 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880万辆,居世界第三位,汽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也给我国带来很大的"烦恼":能源消耗加速、空气污染加剧,汽车生产企业因此不断研发减少甚至避免使用石油燃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其中,电动汽车由于具有效率高、能源不依赖燃料、在使用地点"零排放"等特点,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投入电动汽车的研发,但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电动汽车标准。陈全世认为,电动汽车标准的制订是其产业化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与陈全世有着相同的看法。他指出,电动汽车标准不能沿袭传统汽车的标准,而是要针对目前电动汽车的实际情况、应用的领域来制订。不要设置太多限制门槛,应该鼓励企业去开发,政府只需要制定法规、设定产品标准,谁能研制出符合标准的电动汽车就让谁生产、销售。 普及充电站 由于受充电站的限制,目前我国示范运行的纯电动汽车只能应用在规定的线路上,一般多是在公交线路、旅游景点或汽车企业内部。 而在国外,推广电动汽车时多是首先考虑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1月,雷诺-日产汽车公司携手美国ProjectBetterPlace公司与以色列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在未来3年内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应用。为此,美国Project BetterPlace公司计划在未来3年内建立大规模的电池充电设施网络,充电站数量将达到50万座。 陈全世指出,充电系统是电动车辆的基础设施,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用充电站、配备专用电缆及插座等是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没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尤其是充电站,即使电动汽车的技术再先进也等于"零"。
汽车电池充电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