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大都过了个“快乐幸福”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07年1—11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完成795.12万辆,预计全年有望达到8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8%。汽车类上市公司业绩自然也水涨船高。 多数分析师
2007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大都过了个“快乐幸福”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07年1—11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完成795.12万辆,预计全年有望
达到8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8%。汽车类上市公司业绩自然也水涨船高。 多数分析师认为,受消费需求推动,2008年汽车行业产销量快速增长的趋势
不改,行业整体盈利将继续增长,但随着销量基数日益增大,油价和税费等制约因素
不断强化,2008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或将下滑。 同时由于钢材和玻璃等原材料价格逐步上调,以及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的财务成
本增加,将进一步挤压单位整车的利润空间。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销量成为缓解成
本压力的关键。汽车行业内企业竞争格局分化不可避免,“马太效应”的结果必然是
研发能力强和车型丰富的企业最终受益。 消费为王 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的年轻化趋势,以及国际汽车产业的转移,将成为推动
汽车行业销量增长的主导因素。 从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开始,汽车逐步走入普通家
庭,行业也由此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汽车销量从2002年的327万辆增长到2
007年的850万辆以上,过去5年的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25%。综合多数
分析师的观点来看,预计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 银河证券分析师赵胜利表示:“汽车行业迎来了景气高峰,收入增长、消费者年
轻化倾向,城市化进程加快,都将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化水平,支持汽车需求快速增长
。预计到2010年之前,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态势都不会改变。我国目前千人汽车
保有量仅有10.15辆,家庭轿车普及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购买汽车作为一种纯消费行为,收入是第一决定要素。据统计,2007年我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将达到13.5%,创出近20年的新高。2008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增长的态势依然不会改变,人均GDP将达2000美元。与此
同时,股市、楼市带来的资本市场财富效应与消费升级叠加在一起,将共同刺激国内
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 此外,有调查显示,22—30岁人群拥有轿车的愿望最强烈,这部分人群基本
上是1978年之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是受消费文化熏陶的主力军,随着他们收入的
逐步提高,购车比例将远超他们的前辈。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需求因素来自出口。今年以来,华晨出口欧洲、一汽夏利出口
墨西哥、奇瑞产品大规模走向东南亚,改变了自主品牌轿车出口薄弱的局面。而一直
以来,以载货车为代表的商用车一直是我国整车出口的优势产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
会统计,2007年1-11月载货车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累计出口超过2
0万辆,达到21.7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4.35%。1-11月,全国汽车
商品出口创汇366.41亿美元,同比增长43.6%。 赵胜利表示:“随着国际汽车产业逐渐向我国转移,出口需求逐年增加将成为常
态。2008年虽然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会影响到出口,但由于
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国家以亚非拉为主,受美国经济变动影响较小。人民币升值会增加
对进口汽车产品的需求,产生较小的需求替代,同时相比较国际汽车巨头的整车产品
,我国汽车产品仍属物美价廉,出口产品增速会下降,但仍能保持30%左右的高速
度。” 拐点隐现 对比日本等发达国家家庭轿车普及的过程,由人均GDP提高引发的汽车行业发
展,都存在一个由高速增长转向低速增长的阶段,高速增长期一般会持续10年左右
的时间。华泰证券分析师刘辉表示,“如果把2003年作为高速增长期的起点,经
过5年的增长,2008年将进入行业高速增长期的中段,也就是景气高峰的顶点。” 顶点背后隐现的是拐点。从宏观角度看,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与
GDP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宏观经济指标有着一致波动性的特征。信达证券分
析师刑海芝认为,“我国的汽车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为防止
经济结构性通胀转变为全面通胀,2008年国家将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因此固定
资产投资增速将会在2007年25%左右的基础上降低到20%左右,进而会影响
到汽车行业的需求,尤其是具备生产资料属性的商用车需求。” 从行业角度看,刑海芝认为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调整的可能。 先从供给层面分析,前几年的产能扩张伴随着2007年销量的快速增长已基本
得到释放,国家发改委担忧的产能过剩已经变为结构性过剩,全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
75%左右,部分合资企业甚至遇到产能瓶颈的问题。随着需求的增加,产能的利用
率仍会不断提高,但幅度有限。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汽车巨头在我国完成布局,国家
对汽车产业进入以及合资企业的门槛逐步提高,新进入者难度加大,未来新增产能不
会太多,这从供给层面上决定支撑销量持续大幅增长的力度不够。 再从需求层面分析,在进入行业高速成长期中段后,国内汽车销量基数的不断提
高使得继续保持25%以上增速的难度逐年加大,而一线城市的道路拥堵状况和日益
提高的油价对国内汽车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形成双重制约。 一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在现有道路交通状况下已现饱和迹象,二三线城市的拓展
将成为支撑未来5年销量高速增长期后半段的主要因素。 油价始终是悬挂在汽车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新年伊始,国际原油期
货价格击穿100美元/桶,国内方面,2007年11月1日起,国内成品油价格
再次上调,涨幅在8%左右。从2002年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累计上调了2.
3倍。 此外业界盛传,酝酿已久的燃油税有望于今年3月份推出。燃油税以“多用多交
、少用少交”为原则,将直接提高汽油使用成本,可能推迟部分消费者的换车行为。
燃油税将进一步推动汽车消费结构的调整,对低端车型的销售影响尤其较大。 环保压力对汽车销量的影响也将逐步体现。刑海芝认为,商用车国Ⅲ排放标准的
全面推广尽管会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对企业的成本增加已经构成实质影响,而其
中的一部分将转嫁到用户身上,增加售价必然会抑制一部分消费需求,特别是以中小
经营者和个体户、农民为销售对象的轻型车行业。 随着国际汽车产业的转移,出口应该成为未来支撑我国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一极
。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来看,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特性导致厂商有着不断扩大产
能的冲动,走出国门也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必有之路,在墨西哥建厂的一汽夏利,和赴
俄罗斯、乌克兰淘金的奇瑞等车企已经成为先行者。但刘辉认为,“目前我国自主品
牌制造技术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品牌建设和售后配套服务还不完善
,大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的道路仍需时日。” 刘辉认为,综合分析来看,在强劲的消费需求推动下,未来几年我国汽车行业的
发展仍然乐观,但在海外市场尚未形成有效突破的条件下,行业发展增速趋缓不可避
免。 多数分析师认为,2008年的汽车销量增幅预计在17%~18%左右,低于
2007年的23%左右的增长率。 盈利增长 虽说行业受油价、投资等因素影响拐点隐现,但多数分析师对2008年汽车板
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保持乐观。 首先从供求角度看,信达证券分析师刑海芝认为,2008年,由于市场需求旺
盛,整体价格竞争仍可保持在理性状态下,规模效应、国产化率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
将使得行业利润率保持相对稳定或平缓下降,盈利增长前景仍可乐观。 由于汽车企业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定价能力趋弱的影响,行业盈利能
力受到一定的质疑。但赵胜利却不这么看,他认为,2007年车价降幅约在4%左
右,从国际经验看,4%是一个正常的降价幅度。2008年,由于没有重量级的竞
争者加入,市场竞争格局不会发生剧烈变化,降价幅度趋缓的趋势不变,预计全年车
价降幅将在3%左右。 此外,虽然单一车型价格逐年下滑,但由于高档车型比重提高,综合车价从20
05年开始已经逐年提高,受消费升级影响,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10年。汽
车整车行业毛利率将保持16%左右的水平。 原材料涨价也是市场担心的问题,但赵胜利认为,全球工业金属价格在2007
年四季度已经出现明显下降,国内钢铁、铝等随着出口退税率的下降,出口量大幅下
降,虽然各大钢铁企业受铁矿石价格影响有提价的可能,但从供求关系看,持续大幅
上涨的可能性已经较小,汽车制造成本压力递减。综合上下游因素考虑,行业盈利能
力将是一个温和下降的趋势,2008年业绩增长仍然可期。 刘辉指出,在行业盈利能力温和下降的趋势下,国内行业集中度较低的特点必然
带来竞争格局的改变,一批优势企业将凭借市场份额的扩大和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而
脱颖而出,并成为行业并购的主体,上汽与南汽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