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埃森哲全球车载技术消费者调研发现,对比其他国家,中国的驾车者对车联网技术的兴趣最为强烈。逾七成的消费者表示对所有车联网服务均感兴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消费者表示在购车时更看重车联网技术,而非车的驾驶性能。

        近期,苹果正在研发智能电动车,即将进军汽车业的消息甚嚣尘上,这足以让车企紧张地手心冒汗。然而据称,苹果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生产汽车,而是将借此推出全新的车载系统,将iPhone里所有强大的功能都集合起来。无论传言是否属实,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车联网技术已不可阻挡地迅速崛起。而同时,消费者们对车载技术已充满期待,而其中,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联网尤为青睐有加。

  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大多数城市的行车环境复杂多变,交通拥堵、高架限速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对于中国驾车者而言,“车好开”比“开好车”来得更为实际。相比车辆的驾驶性能,他们更关注车辆的辅助配置功能。比如,一些能够避免拥堵的交通规划,或是帮助寻找车位的智能导航车载技术,尤其受到中国驾车者的青睐。这无疑给传统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专注于车辆产品本身以外,还应关注在行车安全、交通导航、便利服务及资讯娱乐方面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车联网服务。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颠覆者”也通过布局车联网,迅速进入了原本相对封闭的汽车行业。这些新进入者深谙与消费者沟通的方法,并正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联网服务,从而掌控终端消费数据,渗透入汽车行业的产业链中。比如,百度推出了中国首个跨平台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消费者只需在车内连接手机,即可将导航、音乐等服务分享到车载屏幕上,享受安全便捷的车载体验。

  一直以来,汽车厂商作为行业龙头,牢牢地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然而,在全新的数字时代,车企正面临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新进入者“搅局”的双重挑战,如不能及时厘清并引领最新市场趋势,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失去领先地位。车联网技术既可以成为车企的软肋,也能成为其抓住热衷于“车好开”的中国消费者的利器。埃森哲结合全球调研及案例,梳理了以下建议,希望帮助车企开拓思路,创新商业模式,以数字力量撬动未来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

  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化体验”

  随着车载技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厂商必须想方设法将车辆、个人、道路设施、后台服务以及其他数据终端连成整体,围绕着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车辆道路安全、交通导航、日常便利以及社交娱乐等领域提供车联网服务。而更为重要的是,车企应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驾乘车“数字化体验”,将汽车产品与车联网服务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并尝试以新的途径为客户创造价值。

  比如,埃森哲的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车辆健康报告和车辆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抱有浓厚的兴趣,分别有53%和52%的受访者期望很快开始使用这两项服务。汽车厂商如果能够围绕这一需求,在开发新产品时融入养护相关的各种技术和服务,就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拓宽服务领域,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同时,车企还应采取数字化销售和营销手段,通过开拓在线和移动销售、数字品牌体验店等方式促进销售,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多样的消费方式。如上汽集团推出了O2O平台“车享网”,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东风日产则计划自建电商平台。

  而随着数字技术降低了出行共享成本,网络短租、共享车辆、拼车出行也日益受到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追捧。汽车厂商也需要迎合这些消费新趋势,探索新商业模式,发展汽车自主租赁、共享等业务。比如,戴姆勒汽车公司针对城市用车一族,推出了一款灵活方便的租车模式——Car2Go。客户只需在手机应用上查看离他最近的可用车,用会员卡打开车门,驾驶到自己的目的地,靠边停好车就可以了。其计费方式可按里程计,也可按天付,但总费用低于计程车;而相对于传统租车公司,它则省去了客户还车的麻烦。

  把握入口,挖掘数据价值

  继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之后,汽车正成为下一个数据终端,车联网入口也成为传统车企与新市场进入者争夺的焦点。对于车企而言,牢牢抓住数据入口必须成为其部署车联网战略的重中之中。一方面,车企需要掌控具有传统优势的车联网系统前装市场;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开拓后装市场的机遇,通过利用车企在汽车后市场的影响力,联合经销商/4S店、零部件厂商、保险公司,构建后市场车载互联解决方案。

  通过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这些源自车辆的详细数据将有助于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拓展服务类型。一方面,车企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改进工程工艺流程,减少保修成本,并通过帮助经销商管理零部件库存及服务,改善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车企还可以利用车辆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数字化服务”,比如,对汽车状况进行早期诊断,提供预测性的车辆维护计划;或通过更清楚地了解驾车者的习惯和风格,为消费者设计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沃尔沃公司基于40多年来对大量真实交通场景的研究,以及长期以来其用户驾驶习惯数据的分析,正着手开发全球首个大规模自动驾驶公共试点项目“Drive Me”。该项目将会在瑞典哥德堡市繁华路段外50公里进行试点,到2017年,测试车辆将扩充到100辆。

  然而,随着车辆与外部设备及网络接口的增加,在开放的环境中如何有效应对恶意软件及代码的入侵,如何避免数据外泄,也必须引起车企的高度重视。汽车厂商可以通过建立以“控制中心”为核心的汽车网络安全架构,并运用有效的工程解决方案,从根本上确保车联网应用的安全性。

  竞合发展,共建生态圈

  作为传统制造业,汽车行业过去的产业链相对封闭:汽车厂商负责汽车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将成品交付经销商,再由其通过自身的业务网络售卖给终端客户。随着消费者追求数字化生活方式以及创新型企业跨界进入到汽车行业,全新的市场生态和格局正应运而生,使原来的汽车产业链格局从闭环走向开环。

  新的行业规则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构建一个涵盖面广、体系复杂的车联网信息服务市场,单靠某一个企业或者产业将难以实现。车企需要与新兴进入者,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建立全新的车联网生态圈。同时,车企若只是各自为营,也将无法实现车与车之前真正的双向联通,更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因而,车企与车企之间也需要打破界限,形成统一、开放的网络,共建行业标准与规范,培育消费者使用习惯,才能促成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车联网技术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汽车产品中的标准化配置,而这一进程在青睐“车好开”的中国汽车市场将发展地更为迅速。数字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引发了消费需求的和市场形态的变化,也给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新挑战。如果车企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利用车联网技术围绕消费者需求提供新服务、重塑产业链,必将会挖掘出巨大的机遇开创全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互联时代的领军者。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