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中国对德国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德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其对中国出口有什么新动向?这些都会对中国相关的装备制造企业有影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中国对德国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德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其对中国出口有什么新动向?这些都会对中国相关的装备制造企业有影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中国对德国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将为其相关企业提供众多商机,也有助于中国减少对德贸易顺差。双方在该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符合各自的经济利益。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只有汽车制造和化工业等可与之相比。但是,后者均为大公司占主导地位,而机械制造业的主力则是平均拥有150名员工、年均营业额2600万欧元的中小型企业。2006年,该行业实现销售额1670亿欧元,略低于汽车制造业。但是,其6000家企业聘用员工的总数达87.3万,就公司数量和就业人数(均不包括供应商)而言,要远高于汽车制造业。
  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外界曾有人宣称这种结构已完全过时,特别是全球化趋势更是助长了这种观点。但事实是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很少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竞争力。即使美元继续贬值,德国机械制造业2007年连续第四年保持增势,超过2006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德国机械制造业的优势和成功因素
  1. 创新实力。创新实力无疑是德国机械制造业现在以及未来在国际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2005年,创新产品占该行业全部产值的1/3。2006年,创新领域的投入高达100亿欧元,为历史新高。其创新实力来源于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研发投入。据统计,过去的20年里,每10年该领域工程师人数就增加1倍。在德国这样的高工资国家,绝大部分的工业领域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在于拥有众多先进的专有技术,这是德国长期坚持参与研发领域国际竞争的结果。但是,2006年底至2007年初,德国工程师协会调查发现,全德工程师短缺数量达2.2万名。2007年2月,联邦劳工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自1981年以来,德国首次出现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工程师空余岗位数多于求职者的现象。工程师的短缺不仅威胁着机械制造业,同时也是德国整个工业基础的致命弱点,它向德国的政治家和商界敲响了警钟。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中国对德国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德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其对中国出口有什么新动向?这些都会对中国相关的装备制造企业有影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中国对德国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将为其相关企业提供众多商机,也有助于中国减少对德贸易顺差。双方在该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符合各自的经济利益。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只有汽车制造和化工业等可与之相比。但是,后者均为大公司占主导地位,而机械制造业的主力则是平均拥有150名员工、年均营业额2600万欧元的中小型企业。2006年,该行业实现销售额1670亿欧元,略低于汽车制造业。但是,其6000家企业聘用员工的总数达87.3万,就公司数量和就业人数(均不包括供应商)而言,要远高于汽车制造业。
  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外界曾有人宣称这种结构已完全过时,特别是全球化趋势更是助长了这种观点。但事实是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很少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竞争力。即使美元继续贬值,德国机械制造业2007年连续第四年保持增势,超过2006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前景分析 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现状
  目前,中国是德国机械产品在亚洲的最大市场,领先于日本、印度、韩国和伊朗。从2003年到2005年,在德国出口目的地排名中,美国始终是第一,中国居前三位。其间,法国在2003~2004年排在中国之前,但到2005年落后于中国。2006年,德国对华出口机械产品100亿欧元,占其机械产品出口总额的7.2%,中国超过法国,列第二位。2001~2004年期间,德国机械产品对华出口增幅达22%~44%。2005年增速略有下降,但2006年再一次上升至16%。2006年,德国自华进口机械产品约17亿欧元,占其机械产品进口额的3.8%,中国为德国机械产品进口第九大来源国。
  中德机械制造业的战略分工
  德国方面认为,中德机械制造业之间互补性较强,双方可以进行合作,实施战略分工。在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德国的重点是利用最新技术生产特种用途的机械产品,中方则借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服务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市场。这样的战略分工不仅对德国企业有利,中国企业也可通过不断提高专有技术水平,有能力进入原先由德国占领的中端市场。
  德方目标是保持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挖掘潜力,争取在中低端市场取得进展,即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弥补劳动力价格的劣势。因此,先进的生产技术注定是德国机械制造业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等。其中,德国自动化技术领先全球。国际用户希望通过自动化来节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据中国工程机械网了解,除此之外,为了实现产品零缺陷率、小型化、更短的生产周期等目标,也需要依赖大量的自动化机械。德国的自动化机械除广泛应用于电气、汽车、物流、医药、化工、消费品等传统部门之外,目前更被推广至太阳能、液晶显示器和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
  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潜力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正在成为新的工业超级大国,但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先进的机械产品和技术来加以解决。随着拥有相当购买力的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的消费结构也将转向服务和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例如,汽车和棕色家电等。对德国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部门来讲,中国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潜力巨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 纺织机械。中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预计每年德国机械产品对华出口名义增幅将达7%。其中,纺织业是典型的例子。作为世界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基地,到2015年中国将在全球市场占有60%的份额,远远超过目前25%的比例。德国先进的纺织机械产品无疑将会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利益。
  2. 汽车制造机械。据预测,到2015年只有美国的新车注册数和汽车产量(包括轿车和卡车)会继续领先于中国。目前,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全球排名第二、汽车产量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然而中国1000名居民仅拥有汽车21辆,相对于德国的593辆,比例尚小,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国产汽车推向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近年来,汽车燃料的持续涨价使得减轻汽车车身重量和提高能效成为全球汽车制造追寻的潮流,西方消费者更是看重这些性能。德国生产的高性能机械工具,例如先进的激光机械,已占有全球25%的产量和15%的市场份额,能够帮助中国汽车厂商在材料处理和加工、金属板缝隙焊接及改善汽车性能(如改进车身设计来提高碰撞安全性)过程中,提高精确度、速度和费用效率,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
  3. 建筑机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不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也刺激了对办公楼和住宅建设的需求。工业和城市的扩张,加上民间资本的积累,使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逐年增加,包括交通运输道路、电力输送线路、通讯网络、饮用水的供应及废水处理等。尽管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便宜,但所有的建设项目离不开建筑机械和建材机械等。此外,政府还面临解决环境问题及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挑战。德国在传统能源和与环境有关的机械产品及厂房建设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而且在许多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是全球领先者,例如在风能利用方面。
  4. 钢铁及化工机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钢铁和化工业在未来10年将进一步扩张,同时也导致能源需求将大幅上升。为了减少对石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中国需开发利用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德国机械制造业可以提供相关的冶炼、轧钢、铸造、化工生产及采矿机械和技术。(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汽车对华